新闻资讯

News Center

24

2025

-

07

新型软包膜的研发与应用

作者:

中膜集团


 

引言

近年来,随着消费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绿色环保理念的持续升温,软包装作为一种轻质、高效、环保的包装方式,广泛应用于食品、医药、日化、电子等行业。而作为软包装关键基础材料之一的软包膜,也正在经历一场深层次的技术革新。

传统软包膜多以PE(聚乙烯)、PP(聚丙烯)、PET(聚酯)等为基材,经过共挤、复合、镀铝等多道工艺加工而成,虽具备一定的力学性能和阻隔性能,但在抗穿刺性、延展性、热封性、环保性等方面仍存在短板。随着纳米材料、功能涂层、生物降解材料等新技术的突破,新型软包膜应运而生,成为包装行业技术升级的重要方向。

本文从新型软包膜的定义、核心技术、性能优势、实际应用、典型案例、未来趋势等多个维度,全面剖析这一产业热点,为材料研发者、包装设计师、品牌方与终端用户提供系统的认知框架与实践参考。

 

一、新型软包膜概述

 

 

 

1.1 定义与分类

新型软包膜通常是指在传统包装膜的基础上,通过引入先进材料技术、绿色环保理念和智能制造方式而研发出的具有更高性能、更强功能性的复合膜或单层膜。主要分类如下:

 

  • 功能性软包膜:如高阻隔膜、抗紫外膜、防雾膜、抗菌膜等;
  • 纳米复合膜:通过引入纳米颗粒提高阻隔性、力学性能等;
  • 生物降解膜:以PLAPBAT等为基材,可自然降解;
  • 高强度热封膜:针对高温热封设备优化的结构膜;
  • 智能感应膜:可实现温度变化、光变等可视性反馈。

 

 

 

 

1.2 主要性能指标

新型软包膜在以下几个核心指标上通常具备明显提升:

  • 阻隔性能(如氧气透过率OTR、水汽透过率WVTR);
  • 力学性能(拉伸强度、撕裂强度、穿刺强度等);
  • 热封性能(热封起始温度、热封强度、热封适应性);
  • 环保性能(可回收性、降解性、碳足迹等);
  • 表面性能(抗雾、亲水性、印刷适性等);
  • 附加功能(抗菌、光变、阻燃、电磁屏蔽等)。

二、核心技术突破

2.1 纳米增强技术

通过引入纳米蒙脱土、纳米SiO₂、石墨烯等功能颗粒,可在聚合物基材中形成迷宫状结构,有效阻隔气体分子通道,从而大幅提升材料的气体与水汽阻隔性能。纳米蒙脱土增强PE膜,OTR可降低至普通膜的1/10;纳米二氧化硅涂层可赋予膜材优良的抗雾性与耐刮擦性;石墨烯薄层复合膜表现出优异的导热性与抗菌性。

2.2 多层共挤技术

采用五层、七层甚至十一层共挤工艺,可实现结构功能的分工与协同,如:

  • 内层具备良好的热封性;
  • 中间层具备强阻隔性;
  • 外层则提供印刷适性与机械强度。

共挤技术相比传统干法复合更具一体化、无溶剂、节能环保等优势。

 

2.3 环保材料创新

为顺应可持续发展趋势,众多企业投入生物降解材料的研发,如:

  • PLA+PBAT共混膜,兼具机械性能与可堆肥性;
  • 生物基PE/PP膜,与传统产品兼容性好;
  • 水溶性膜、水性涂层膜逐渐应用于可冲洗包装、食品分装等。

 

2.4 表面功能化改性

采用等离子处理、电子束处理、水性涂层、紫外光固化等方式,提升膜材表面的:

  • 涂布附着力;
  • 印刷油墨吸收性;
  • 耐刮擦、抗指纹能力;
  • 防雾、防静电、防粘连等性能。

 

三、新型软包膜的应用领域

 

 

 

 

3.1 食品包装

这是软包膜最大的应用市场。新型膜材正在解决以下痛点:

  • 阻隔性问题:使用EVOH/SiO₂复合结构可防止水汽和氧气渗透,延长货架期;
  • 热封性能:多层共挤膜在多种温度下适应性强,适合高速自动包装线;
  • 可降解需求:PLA基膜在一次性食品包装中快速推广;
  • 透明度要求:用于即食类果蔬、沙拉盒等对展示性要求高的产品。

 

 

 

 

3.2 医药与日化包装

对膜材要求更为严苛:

  • 高阻隔+无迁移性:防止有效成分挥发或被污染;
  • 易撕开启结构:利于终端用户取用;
  • 抗菌表层:提升药品外包装卫生安全性;
  • 亲水涂层+可印刷性:适用于化妆品袋装类产品。

3.3 工业与电子产品包装

如锂电池软包膜、IC芯片防静电袋等,技术挑战主要在于:

  • 抗腐蚀与高阻隔并存;
  • 具备优良的热稳定性与电绝缘性;
  • 可实现真空包装或气体置换功能;
  • 防静电、防爆、防刮擦处理。

 

3.4 快消品与物流包装

在日益发展的电商物流场景中,新型软包膜可应用于:

  • 拉伸缠绕膜升级:增强抗刺穿性与回弹性;
  • 智能包装:内置温变/光变/二维码模块,实现可视化追溯;
  • 个性定制膜材:低克重高强度材料减少使用量,降低运输成本。

 

四、典型应用案例分析

 

 

 

案例一:某乳制品企业使用EVOH高阻隔膜

目标:延长冷链酸奶产品保质期至30天以上

解决方案:采用PET/EVOH/PE七层共挤膜替代原有干复膜

成果:

 

  • 氧气透过率从80 cc/m²·day 降至3 cc/m²·day
  • 热封强度提升35%,减少包装破损;
  • 客户退货率降低50%以上。

 

 

 

案例二:PLA可降解软包膜在外卖市场推广

客户:某头部外卖平台

需求:推广“零塑料餐包”,提升绿色形象

解决方案:采用PLA+PBAT共混膜与水性油墨印刷组合

效果:

 

  • 实现完全可堆肥(60天内90%以上降解);
  • 满足热封、印刷等商业使用需求;
  • 获得中国“绿色产品认证”与欧盟EN13432认证。

 

案例三:锂电池用铝塑膜国产替代项目

背景:国内对进口电池铝塑膜依赖度高,成本高

挑战:

  • 既需高阻隔,又要求高延展性与抗穿刺性
  • 必须满足严苛电池安全测试

 

进展:

  • 某材料公司采用“PP+PA+AL+PP”多层结构;
  • 引入纳米陶瓷涂层提升耐压与热稳定性;
  • 成本降低20%,并实现批量交付。

 

五、面临的挑战与未来趋势

5.1 当前挑战

  • 环保与性能难兼得:生物基膜仍存在热封性弱、成本高等问题;
  • 设备兼容性问题:新型膜材料需适配多种包装设备,存在调试难题;
  • 法规与标准滞后:相关认证流程复杂,阻碍市场推广;
  • 产业链协同不足:从上游树脂商到下游品牌方,缺乏协作机制。

5.2 未来发展趋势

  • 多功能一体化:如阻隔+抗菌+热封+可视化+降解于一体的复合结构;
  • 绿色制造:全水性工艺、无溶剂复合、零VOC排放;
  • 智能感应膜:温敏/光敏/电致变色材料实现可视化包装;
  • 高端应用拓展:如柔性显示、医用导药膜、可穿戴包装膜等;
  • 本地化与国产替代:国产软包膜企业加速进口替代步伐,打破技术壁垒。

 

结语

新型软包膜的研发不仅是材料技术的迭代升级,更是推动整个包装产业绿色化、智能化、高端化转型的关键力量。从高阻隔性能的突破,到智能感应功能的引入,从环保降解材料的广泛应用,到新型结构设计的不断创新,新型软包膜正以不可逆转的趋势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业体系。

对于企业而言,积极布局软包膜新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,不仅能抢占高端市场,更能助力“双碳”战略的实现;对于科研机构来说,强化材料基础研究、跨学科融合创新,将是开拓未来的重要路径。

在技术进化与市场拉动的双轮驱动下,新型软包膜的时代,已经到来。

软包膜,技术革新

最新动态

2025-07-24

新型软包膜的研发与应用

中膜集团从新型软包膜的定义、核心技术、性能优势、实际应用、典型案例、未来趋势等多个维度,全面剖析这一产业热点,为材料研发者、包装设计师、品牌方与终端用户提供系统的认知框架与实践参考。

2025-07-23

可降解薄膜材料的发展与前景

中膜集团将深入探讨可降解薄膜材料的定义、类型、研发进展、应用领域及未来发展趋势,以期为行业从业者、科研人员、政策制定者等提供有价值的参考。

2025-07-18

缠绕膜“粘不住”或“太粘”?一文读懂粘性的秘密

中膜集团为您全面揭示缠绕膜粘性的构成原理、常见问题原因,并提供切实可行的选膜建议与处理方案,帮助您精准选膜、降低损耗、提升效率。

2025-07-17

雨季/高温天气,缠绕膜包装要注意什么?

缠绕膜作为最后一道包装防线,其稳定性与耐候性能的高低,直接影响产品的运输安全与品牌形象。因此,合理选择耐候性更强的缠绕膜,并在包装、储存等环节采取相应措施,是提升包装质量、降低货损率的关键。

2025-07-10

别再浪费了! 缠绕膜用量节约 的5大实操技巧

节省缠绕膜,不是牺牲安全,而是通过科学的方法、系统的优化,实现真正意义上的“降本增效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