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资讯

News Center

23

2025

-

07

可降解薄膜材料的发展与前景

作者:

中膜集团


引言:塑料污染与环境挑战

随着全球塑料污染问题的加剧,传统塑料材料已成为全球环境污染的重要源头之一。尤其是一次性塑料制品,如塑料袋、塑料包装膜等,其在自然环境中分解所需的时间长达数百年,对土壤、水源以及海洋生态造成了严重威胁。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(UNEP)的统计,全球每年约有800万吨塑料进入海洋,威胁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。

为了解决这一问题,可降解材料的研发成为了全球科学界和工业界的重点领域。可降解薄膜材料,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,凭借其能够在特定条件下降解为无害物质的特性,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。

本文将深入探讨可降解薄膜材料的定义、类型、研发进展、应用领域及未来发展趋势,以期为行业从业者、科研人员、政策制定者等提供有价值的参考。

 

一、可降解薄膜材料的定义与分类

1.1 可降解材料的定义

可降解材料是指能够在自然环境中通过微生物、光照、湿度等因素,逐渐分解为无害物质的材料。与传统塑料材料不同,可降解材料具有更高的环境友好性,它们能够减少塑料垃圾的积累,降低环境污染的风险。

可降解材料的降解方式主要包括生物降解和光降解两种:

  • 生物降解:材料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,最终转化为二氧化碳、水和其他无害物质。
  • 光降解:材料在紫外线或阳光的照射下发生化学反应,分解为小分子,最终转化为无害物质。

1.2 可降解薄膜材料的分类

可降解薄膜材料可以根据其降解方式、材料组成以及应用领域进行分类。主要分类如下:

 

1)生物基可降解薄膜

生物基可降解薄膜材料是指主要由可再生资源(如玉米淀粉、甘蔗等)制成的薄膜材料。这些材料不仅具备可降解性,还能通过生物降解在自然环境中迅速降解。常见的生物基可降解薄膜包括:

  • 聚乳酸(PLA)膜:由玉米淀粉或甘蔗提取的乳酸为原料,经过聚合反应制成的塑料。PLA膜具有较好的透明性和力学性能,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和日化包装领域。
  • 聚羟基脂肪酸酯(PHA)膜:由微生物发酵生产的生物降解塑料,PHA膜具有优异的生物降解性能,适用于高端包装、农业膜等领域。

 

2)石油基可降解薄膜

石油基可降解薄膜是由传统石油基塑料(如聚乙烯、聚丙烯)通过添加降解剂或使用特殊的共聚物改性而制成的材料。这类材料在降解过程中能在一定时间内被微生物分解,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经济性。常见的石油基可降解薄膜包括:

  • 聚乙烯(PE/聚丙烯(PP)降解膜:通过在聚乙烯或聚丙烯的基础上添加降解剂(如过氧化物、光降解剂等),使其在自然环境中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降解。
  • 可降解聚酯薄膜(如PBATPBS):这类材料在环境中能迅速降解,且适用于各种包装需求,特别是在电子产品、食品包装等行业应用广泛。

 

3)复合可降解薄膜

复合可降解薄膜通常由多种生物基或石油基材料组成,通过层压、共挤等工艺进行复合,旨在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、阻隔性能及加工性能。这类薄膜具备更加优异的性能表现,常见的复合薄膜包括:

  • PLA/PHA复合膜:通过将PLAPHA材料进行复合,既能提供优异的机械性能,又能确保材料的完全降解。
  • PBAT/PBS复合膜:这类膜具备更好的热封性能、耐水性和耐油性,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领域。

 

二、可降解薄膜材料的研发进展

2.1 生物基可降解薄膜的研发

生物基可降解薄膜材料作为环保领域的重要方向,其研发主要集中在提升降解速度、改善机械性能、降低成本等方面。近年来,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,生物基可降解薄膜的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,特别是在聚乳酸(PLA)膜方面,已经实现了从实验室研发到大规模生产的转化。

PLA膜的应用与发展:PLA膜在食品包装、医疗包装等领域表现出色,尤其在透明度和可印刷性方面优势明显。然而,PLA膜的缺点是其低温成型性差、热封性不佳,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面临一定的技术瓶颈。为了突破这一瓶颈,科研人员通过引入增塑剂、共聚物、纤维素等辅料,改进了PLA膜的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。

PHA膜的突破:聚羟基脂肪酸酯(PHA)作为一种天然高分子材料,具有优异的生物降解性和相对较高的机械性能。PHA膜的研发主要集中在提高生产效率、降低生产成本及改善其物理性能。目前,PHA膜的成本已经下降了约40%,并且在农业膜、食品包装膜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。

 

2.2 石油基可降解薄膜的研发

石油基可降解薄膜的研发始于传统石油基塑料的降解改性。通过使用光降解剂、过氧化物降解剂等添加剂,可以在特定条件下加速石油基薄膜的降解过程。近年来,科研人员开发出了多种降解性能优异的石油基可降解薄膜,如PBAT膜、PBS膜等。

PBAT膜的应用:PBAT(聚己二酸-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)膜具有较好的热封性、机械强度以及环保性能,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、购物袋等领域。PBAT膜的研发重点在于提升其透明度和阻隔性能,并实现与传统塑料生产工艺的兼容。

PBS膜的创新:PBS(聚丁二酸丁二醇酯)膜以其较好的热封性和较低的生产成本,成为一种理想的可降解包装材料。通过改性PBS,科研人员不断提升其在水溶性、强度和延展性方面的表现,使其能够满足更广泛的市场需求。

 

2.3 复合可降解薄膜的研发

复合可降解薄膜材料的研发着重于多层共挤、复合涂层等工艺的应用,以实现薄膜材料性能的优化。通过合理的复合设计,可以在不影响降解性能的前提下,提高薄膜的机械强度、阻隔性和热封性等性能。

PLA/PHA复合膜:这种复合膜结合了PLAPHA两种材料的优势,在提高膜的机械性能、透明性和延展性的同时,确保了膜材的优异降解性。通过分子设计和界面改性等技术,科研人员有效地提升了PLA/PHA复合膜的应用前景。

PBAT/PBS复合膜:这种复合膜在热封性、抗湿性和抗油性方面表现优异,且具备较强的可降解性,已经在食品包装、农业膜等领域得到了应用。通过采用改性聚合物、纤维素纳米材料等,PBAT/PBS复合膜的性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。

 

三、可降解薄膜材料的应用领域

3.1 食品包装

食品包装是可降解薄膜材料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。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和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高,传统塑料包装正逐渐被可降解材料所取代。可降解薄膜具有良好的透明性、阻隔性和可加工性,成为了食品包装的理想选择。

单一包装材料:如PLA薄膜和PBAT薄膜,可用于零食、冷冻食品、乳制品等产品的包装,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和较好的抗水性。

复合包装材料:如PLA/PHA复合膜和PBAT/PBS复合膜,在保证包装膜的机械强度和热封性方面,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。

 

3.2 医药包装

医药包装对薄膜材料的要求非常高,尤其在无菌性、密封性和生物相容性方面。可降解薄膜材料能够为医药产品提供更好的包装解决方案。PLAPHA等生物降解材料广泛应用于医药行业,尤其是在医疗器械、药品外包装等领域。

3.3 农业膜

农业膜在温室种植、作物覆盖、灌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。传统的农业膜通常使用石油基塑料,但这些膜在使用后往往无法降解,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。可降解薄膜材料的出现为农业膜的环保替代提供了可能。PLA膜、PBAT膜等材料在农业膜领域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。

 

3.4 电子产品包装

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,电子产品包装的环保性要求也逐渐提高。可降解薄膜材料由于其优良的阻隔性、透明性和热封性,逐渐成为电子产品包装的理想选择。特别是在移动设备、家电等产品的外包装中,采用可降解薄膜材料将有助于降低对环境的影响。

 

四、可降解薄膜材料的前景与挑战

4.1 前景展望

可降解薄膜材料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包装解决方案,未来将在多个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。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成本的逐渐降低,可降解薄膜材料的市场需求将不断扩大,成为塑料替代材料的重要方向。

4.2 持续挑战

尽管可降解薄膜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,但在实际推广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:

  • 生产成本较高:尤其是生物基材料的生产成本较高,这制约了其大规模应用的普及。
  • 性能优化:可降解薄膜在某些方面,如阻隔性、机械强度等,仍有提升空间。
  • 降解环境限制:部分可降解薄膜在自然环境中的降解速度较慢,且在高温、高湿等极端环境下可能不易降解。

 

结语

可降解薄膜材料作为一种环保型包装材料,正引领着塑料产业的绿色革命。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领域的拓展,可降解薄膜材料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。通过跨学科的合作和技术突破,行业将克服目前的挑战,推动可降解薄膜材料的广泛应用,进而实现更加可持续的绿色循环经济。

可降解薄膜,环保,可持续性发展

最新动态

2025-07-23

可降解薄膜材料的发展与前景

中膜集团将深入探讨可降解薄膜材料的定义、类型、研发进展、应用领域及未来发展趋势,以期为行业从业者、科研人员、政策制定者等提供有价值的参考。

2025-07-18

缠绕膜“粘不住”或“太粘”?一文读懂粘性的秘密

中膜集团为您全面揭示缠绕膜粘性的构成原理、常见问题原因,并提供切实可行的选膜建议与处理方案,帮助您精准选膜、降低损耗、提升效率。

2025-07-17

雨季/高温天气,缠绕膜包装要注意什么?

缠绕膜作为最后一道包装防线,其稳定性与耐候性能的高低,直接影响产品的运输安全与品牌形象。因此,合理选择耐候性更强的缠绕膜,并在包装、储存等环节采取相应措施,是提升包装质量、降低货损率的关键。

2025-07-10

别再浪费了! 缠绕膜用量节约 的5大实操技巧

节省缠绕膜,不是牺牲安全,而是通过科学的方法、系统的优化,实现真正意义上的“降本增效”。

2025-07-09

货物破损率居高不下?选对缠绕膜是关键!

中膜集团深入分析常见的货损原因,并结合缠绕膜不同类型、厚度与性能,剖析如何 “对症下膜”,提升包装安全性,助力企业降本增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