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资讯

News Center

01

2025

-

11

薄膜 “荷叶边” 难题:从成因到解决,一文读懂背后的技术逻辑

作者:

中膜集团


前言

在薄膜生产与加工中,荷叶边” 是常见却棘手的缺陷 —— 薄膜边缘出现波浪形褶皱,看似微小,却会导致分切偏差、印刷套印不准、复合气泡等问题,直接增加报废成本。无论是 PEPET 等通用薄膜,还是光学膜、包装膜等功能性薄膜,都可能受其困扰。

本文将从定义认知” 入手,拆解荷叶边产生的核心原因,再给出可落地的预防与解决措施,帮你快速掌握这一工艺难题的应对思路,助力生产效率提升。

 

 

 

 

一、基础认知:什么是薄膜荷叶边

1.核心定义:薄膜在成型或加工中,边缘区域因应力不均、收缩不一致,形成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波浪形褶皱,多集中在距边缘 5-50mm 范围,中间区域相对平整。

2.典型特征

  • 方向性:褶皱沿长度方向分布,呈周期性或不规则波浪状;
  • 区域性:仅边缘出现,与全幅起皱” 区分;
  • 危害性:影响分切、印刷、复合等下游工序,严重时导致产品报废。

3.高发场景:挤出流延、吹膜、双向拉伸(BOPP/PET)等成型工艺,及后期分切工序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二、核心拆解:荷叶边产生的 4 大维度原因

荷叶边的本质是局部应力失衡,具体可从生产工艺、材料特性、设备状态、环境因素四个维度分析:

(一)生产工艺:参数把控不当是主因

1. 挤出流延 吹膜工序:初始成型埋隐患

  • 模头温度不均:模头各区域温度偏差(如边缘高于中间),导致熔融树脂流动速度差异,挤出后冷却收缩不均,边缘易起皱。
  • 挤出与牵引速度不匹配:牵引速度过快或两端速度不一致,使薄膜边缘受力大于中间,冷却后应力释放形成褶皱;吹膜工艺中,牵引辊两端压力偏差易引发此问题。
  • 冷却速度不均:冷却辊、风环对边缘与中间冷却速度不同(如边缘冷却过快),导致定型收缩差异,产生应力。

2. 双向拉伸工序:拉伸过程应力失衡

  • 纵向拉伸(MD)速度偏差:前后牵引辊两端速度不一致(如左侧快于右侧),或辊体平行度不足,导致边缘拉伸力不均,冷却后形成荷叶边。
  • 横向拉伸(TD)张力不均:拉幅机两侧链夹张力差异(一侧大一侧小),使薄膜横向扩展幅度不同,张力小的一侧易起皱。

3. 分切工序:后期加工二次损伤

  • 分切刀角度偏差:刀具未与薄膜运行方向垂直,分切后边缘受力不均,出现不规则褶皱。
  • 收卷张力控制不当:收卷张力过大或两端不均,将微小褶皱压实,或导致收卷时边缘收缩不一致。

(二)材料特性:原料先天差异引问题

1. 熔融指数(MI)不均

原料批次间 MI 差异大(如边缘区域 MI 高),导致熔融树脂流动性不同,挤出后厚度偏差,冷却收缩不均。

2. 添加剂分布不均

抗氧剂、爽滑剂等混合不充分(如边缘爽滑剂过量),使薄膜边缘与中间摩擦系数、热稳定性差异,加剧收缩不均。

3. 结晶度差异

结晶型材料(PE/PP)冷却时,边缘与中间结晶度不同(边缘冷却快结晶度低),收缩率差异引发应力。

(三)设备状态:硬件故障的隐性影响

1. 辊类设备精度不足

  • 冷却辊、牵引辊存在鼓形(中间凸起)或锥形(一端粗一端细),导致薄膜接触压力不均,拉伸、冷却失衡。
  • 辊体平行度偏差(两端距离不一致),使薄膜边缘受力大于中间。

2. 模头精度缺陷

  • 模唇间隙不均(边缘与中间偏差>0.01mm),导致挤出薄膜厚度不均,收缩差异大。
  • 模唇堵塞或积料,局部出料量减少,薄膜变薄引发褶皱。

3. 拉幅机链夹故障

链夹磨损、卡顿、闭合不严,导致夹持力不均,薄膜边缘拉伸不足形成褶皱。

 

(四)环境因素:外部条件间接干扰

1. 温湿度波动

车间温度波动大(如边缘高温、中间低温),或湿度偏高(RH70%)导致冷却辊结露,均会造成冷却速度不均。

2. 粉尘污染

空气中粉尘附着在辊面,使薄膜局部接触不紧密,冷却、拉伸失衡,边缘易起皱。

 

三、实用指南:荷叶边的预防与解决措施

(一)预防措施:从源头降低风险

1. 工艺参数优化

  • 模头采用分区温控,全幅面温度偏差≤2℃;校准温度传感器。
  • 控制挤出与牵引速度比为 1:1.05-1:1.1,确保牵引辊两端速度偏差≤0.5%
  • 冷却辊通恒温循环水,风环风速偏差≤5%

2. 材料管控

  • 选择同一批次 MI 偏差≤0.1g/10min 的原料;不同批次混合前检测 MI
  • 用高速混合机(1000-1500r/min)混合添加剂,时间≥30min,确保分布均匀。
  • 结晶型材料通过调整冷却速度,控制边缘与中间结晶度偏差≤2%

3. 设备维护

  • 每月检测辊体跳动量(≤0.02mm),每季度校准平行度(偏差≤0.01mm)。
  • 每周检查模唇间隙,每月拆洗模头清除积料。
  • 每日检测链夹夹持力(偏差≤5%),每周清洁轨道并润滑。

4. 环境控制

  • 车间恒温恒湿(温度 23±2℃,湿度 50±5% RH),避开窗户、出风口设置工位。
  • 每日清洁设备与地面,高精度薄膜车间需万级洁净度。

 

(二)解决措施:出现问题后应对

1. 快速排查流程

  • 观察荷叶边位置:单侧出现查牵引 / 链夹单侧压力,双侧出现查模头 冷却系统。
  • 测薄膜厚度:边缘与中间偏差>5%,需调整模头或挤出速度。
  • 查设备状态:检测辊体跳动量、张力,排除硬件故障。

2. 针对性处理

  • 模头温度不均:降低边缘温区 1-2℃,观察 10-15 分钟。
  • 牵引速度不均:调整变频器参数,缩小两端速度差至≤0.5%
  • 冷却不均:清理辊面结露 / 粉尘,调整风环风速。
  • 材料不均:更换混合均匀的原料,或重新混合添加剂。
  • 分切问题:校准分切刀角度,降低收卷张力 10-15%

 

结语

薄膜荷叶边” 虽小,却考验着生产全流程的精细化管控能力。从工艺参数的精准调控,到原料、设备的严格把关,再到环境的稳定控制,每一个环节都影响着薄膜的平整度。

随着薄膜技术向高精度方向发展(如电子级膜、光学膜),零荷叶边” 将成为核心竞争力。未来,结合 AI 视觉检测、自动参数调整等智能化手段,荷叶边问题将得到更高效解决。希望本文的分析与方案,能为你的生产实践提供助力,让薄膜生产更稳定、更高效。

最新动态

2025-11-01

薄膜 “荷叶边” 难题:从成因到解决,一文读懂背后的技术逻辑

本文将从 “定义认知” 入手,拆解荷叶边产生的核心原因,再给出可落地的预防与解决措施,帮你快速掌握这一工艺难题的应对思路,助力生产效率提升。

2025-10-31

膜技术革新:从定义分类到多领域应用,探索未来新机遇

本文将用清晰的分点,带大家快速掌握膜技术的核心知识:从基础定义分类,到多领域实际应用,再到当前挑战与未来方向,让你轻松读懂这项 “隐形” 的关键技术。

2025-10-24

预涂膜覆膜后出现气泡?解决方法看这里

预涂膜覆膜能提升产品耐磨、防水性,但覆膜后出现的气泡问题,会破坏外观、降低附着力,甚至导致整批产品报废。本文从危害、成因、解决方法及预防措施四方面,拆解气泡问题的应对方案。

2025-10-22

家用净水膜该换了吗?更换周期与判断方法

本文梳理家用净水膜的更换周期与判断方法,帮你轻松掌握维护要点,保障饮水安全。